莫言在《晚熟的人》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并且是被劣人催熟的。
后来虽然开窍了,但他仍然善良与赤诚,不断寻找同类,最后变成最孤独的一个人。”
当人人都追求出名趁早时,莫言却说自己更喜欢晚熟。
“晚熟的人,到了合适的时候,出现了能让他展现才华的舞台,他便会闪闪发光的。”
《晚熟的人》是莫言获得诺奖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其中大多数都是他的亲身经历,
他是个会说故事的人,通过小说中的故事,他向我们传递着温暖与爱。
《晚熟的人》对你冷淡的人,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
01
真正愿意帮助你的人,往往是平时比较冷淡的亲戚朋友。
俗话说:“世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
和你走得很近的人,其实是有“强融”的可能。大家为了谋求利益,而不得不在一起,并且时刻盯着利益,谁都不会让半步。
反而是那些和你不远不近的人,他们对你不是特别了解,但是对你的印象却更好一些。毕竟,交往不太深,大家都是凭借之前的一些印象来评价一个人的。
在十年前,我要在县城买房子,交了定金之后,我开启了“借钱”模式。不管是很熟的人,还是一般的熟人,都主动联系,并且厚着脸皮开口借钱。
一些手里有钱,家底殷实的亲戚朋友,都会找借口拒绝借钱。比方说,我的小舅舅,家里有存款几十万,但是他回绝了我,因为他的钱,是定期的,取出来的话,会损失很多利息。
那些交情不深、家庭不太富有的亲戚,反而答应了借钱。我的一个表姐说:“你买了房子,我们以后去城里办事,也有地方落脚了,这是好事。”她的话很实在,但是也令人温暖。
有句话说得好:“那些冷淡的人,有一颗热诚的心;主动对你热情的人,其实是在讨好你。”
如果你遇到一个外表冷漠的人,别随意疏远他,只要他对你的印象还好,他的心很善良,就有“利用价值”,并且也用得上。
02
真正爱你的父母,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对你冷淡。
有一篇文章叫《父爱在拐弯处》。
弟弟在郊游时,脚趾被石头划破了,医院。医院,弟弟开始诉苦,非常可怜,揭开伤口给父亲看。
父亲没有安慰他,只是交代了几句,就离开了。
弟弟很伤心,认为父亲太冷漠了。
有个同学说:“大部分爸爸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处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
果然,在父亲离开时,悄悄回头看了弟弟一眼,然后消失在拐弯处。
表达爱的方式有很多。年轻的父母,会选择拥抱孩子,互动交流,帮助孩子成家立业;年迈的父母,多半会选择沉默寡言。
相对来说,父亲是更加少言少语的,他更多的是在努力工作,创造财富。对于穷家庭来说,父亲活得很难受,为家里的开支而发愁,只是他不会说出来而已。
作家茨威格说过:“一个人的同情要善加控制,否则比冷淡无情更有害得多。”
天下所有的父母,恨不得把全部东西都给你,但是他们却常常“无能为力”。毕竟,父母不能代替你去奋斗。
当父母慢慢变老了,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你远行,却不能帮助你做任何事情了。也许,他们还成为了你的累赘,拖累了你。
如果你发现,父母越来越冷淡了,你不要责怪他们。因为他们有不得已的苦衷,仍旧在期待你变好。
理解父母对你的爱,这是他们的价值所在。
对你冷淡的人,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
03
真正嫉妒你的人,会主动冷淡你,也会逼着你继续变得优秀。
想一想,当你混得不错的时候,有人嫉妒你,会是什么样子?
牛津英语词典把嫉妒定义为——“在注视着另一个人拥有一些高于自己的优势时产生的屈辱感。”
因此,嫉妒你的人,会恨你,心理落差非常明显。
他混得不如你,自然会慢慢疏远你,哪怕是看你一眼,也是“斜视”你。
作为优秀的人,对那些低层次的人,应该多理解,并且要让自己继续变好,而不是被他们拉下水。
人与人交往,本来是平等的,但是因为智慧、金钱、价值观的不同,产生了层次。正是因为这样,你要相信,“人往高处走”是对的。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嫉妒吧。这样想的话,你就找到了前行的原动力。
作家亦舒说过:“最佳的报复不是仇恨,而是打心底发出的冷淡,干嘛花力气去恨一个不相干的人。”
对于那些因为嫉妒而冷淡你的人,你要回敬他们一个“冷淡”。就像有一条无形的鞭子,抽打着你前行。这也是人际关系的价值所在。
比方说,在“割席断交”的故事里,管宁主动和华歆断交了,反而少了感情的拖累,自己能够更加安心读书了。是“冷淡”,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莫言的话总是这么精辟,观察生活中的细微小事,从而写出戳入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文字,所以他的文字才能赢得我们的共鸣,他的小说才能受到众人的崇敬与敬仰。而写到这儿,我也很有必要给大家推荐他的新作《晚熟的人》了。
众所周知,莫言是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诺奖分量不小,莫言能够获得,足以说明实力。但实力是要靠作品说话的,我们普通人大可以买他的作品来见证一下。但在我看来,莫言确切是个大师,比如说,上面的文字,便是好的佐证。
大家信我的话,不妨读读他的新作《晚熟的人》,这比他之前的小说更经典,里头描写的人性更深邃。因为这是一本他打磨了八年的小说,当中写的又是他回到老家后的种种经历,比如说表弟的妒忌打击与迫害啦,在村里大肆传播他的谣言啦,莫言伤痛地接收这一切,却以文学的形式表达在了新作《晚熟的人》中。
《晚熟的人》是一部读懂人性的佳作,莫言为何花费了八年时间才将其完成?全在于莫言费了许多心血与精力,越是荣获此奖,越是在乎质量而非数量;也可以说,莫言将自己大半辈子的人生智慧与阅历全然写在了书中,毫不吝啬地跟我们分享。细细思索,我们每个人都可从书中学来智慧,都可将人性给研究透彻。
《生死疲劳》:诺奖得主莫言代表作,一部蕴含着能让莫言拿到诺贝尔文学奖的秘密的小说,这是大家对这本书的评价。他用各种幽默风趣描述和通俗易懂的方言,通过转世轮回的方式,用动物的视角去写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和人们细致入微的生活习惯跟社会风貌。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说过:“莫言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但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并不一定会的诺贝尔奖,当莫言用魔幻现实的手法,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地对人性的探索来讲故事后,他就成为了世界级作家。
如果感兴趣,点击下面商品卡,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