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外斜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7个案例8大专家,视觉发展与康复临床转化 [复制链接]

1#

10月18日,东海论坛——首届视觉发展与康复临床转化国际论坛(VDT)在温州医医院开幕,围绕论坛主题,30多位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知名专家和国内专家齐聚温州,共同分享和讨论有关视觉发展与康复的前沿进展和临床案例。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专家是康复领域全球排名靠前的专家且是首度来到中国。

在10月19日中午,首届视觉发展与康复临床转化国际论坛临床案例分享在医教楼5楼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现场由温州医医院余新平主任主持,来自国内外的8位知名专家进行精彩点评,现场讨论热烈,不时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分享赛共选取了7个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涉及疑难调节痉挛和功能性视力下降病例的诊断和治疗,垂直三棱镜联合视功能训练,视觉疗法和行为光学视觉训练以及下直肌缺如患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等。

医院金丽文主任、温州医医院郑福浩、医院施小妮、医院杨羿、欧普特孟庆雪与王燕君、温州医医院陈雁翎7位选手都详细汇报了各自的病例,展示了风采!

案例一金丽文(医院)《行为视光学视觉训练治疗成人弱视的体会》图

泉州爱尔眼科金丽文

运用行为视光学的视觉训练方法,治疗一例29岁的双眼高度远视性弱视患者,训练后矫正视力从0.5提高到1.0,患者自述颜色变鲜艳,考上了驾照,改变了自卑。

点评

刘虎教授:1.视觉训练前后的配镜度数相差很大,可能训练前的原镜度数问题导致视力低下;2.患者两只眼视力相差不大,训练中是否需要脱抑制治疗有待思考;3.视觉训练后立体视功能提高幅度很大,无法解释。

段昌敏教授:患者训练前的矫正视力不好,可能会影响其立体视觉的准确测量,可能病人原本就有较低的立体视功能,所以视觉训练后立体视功能的提高并不是从无到高。

案例二郑福浩(温州医医院)《疑难调节痉挛一例》图

温州医医院郑福浩

分享了一例疑难调节痉挛的患者,该患者放松看的时候眼位正位,用力看的时候近距离眼位有较大的外隐斜。

采用了调节恢复时调节训练兼调节放松时融合训练的视觉训练方法,最终取得较好的疗效。印度报道的相似病例,是先配戴低度数棱镜,再增加棱镜的度数,最后进行手术。

点评

毛欣杰教授:对于调节痉挛患者可考虑验配双光镜,可能等同视觉训练的效果。

傅涛教授:对于斜视患者,斜视眼位时的视力好于正位时,建议考虑增加融合功能训练。

余新平教授:对于该患者先考虑斜视手术,术后再行视觉训练治疗。

陈金卯教授:分享一例度近视的患者,戴镜时眼位正位,不戴镜时眼位偏斜,最后外院行斜视手术。

案例三杨羿(医院)《垂直三棱镜联合视功能训练治疗间歇性外斜视引起的阅读障碍一例》图

医院杨羿

分享了一例间歇性外斜视合并垂直隐斜的患者,直接做视觉训练效果不好。加垂直三棱镜后再行训练,取得较好的双眼视功能恢复。对于该病人也可以先采取斜视手术再行视觉训练。

点评

刘虎教授:考虑该患者可能是由间歇性外斜视引起的视疲劳,出现融合不能控制,同时有水平和垂直斜视,建议可以尝试只佩戴垂直棱镜不加训练。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会动用融合和调节功能,尽可以保持正位。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出现外斜时是显斜,要区别于外隐斜。

ChristinL.Allision教授:垂直斜视会引起水平斜视的加重,做单眼的调节训练是很好的方法。

段昌敏教授:国外考虑先做视觉训练,再决定手术,并且术后继续视觉训练。

案例四施小妮(医院)《应用视觉疗法治疗调节过度》图

泉州爱尔眼科施小妮

应用视觉疗法结合个性化训练治疗一例调节过度的患者。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改变不良用眼习惯,通过有效的沟通提高训练效果。视觉疗法的关键是达成共识,建立目标,互动反馈,合理调整院内和家庭训练的占比。

点评

JnifrA.Dattolo教授:医院进行视觉疗法会取得更好的疗效。

毛欣杰教授:该患者小瞳下视力低下,散瞳下视力正常。考虑小瞳下可能调节没到位影响到测量的准确性,建议检影验光时应达到标准的光照度。

于旭东教授:该患者在视觉疗法训练之前可考虑使用赛飞杰或者阿托品进行散瞳验配眼镜。

案例五孟庆雪(欧普特)《功能性视力下降一案》图

欧普特王燕君(代孟庆雪)

分享了一例功能性视力下降的病例,该患者双眼平衡时左眼矫正视力只有0.8,反转拍检查时左眼对负镜的接受能力比较差,考虑这是引起功能性视力下降的原因。因此在视觉训练中注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